您所在的位置:28365 > 智库论谈 > 智库论谈目录 >
夏军院士古城点赞“河长制”:西安“河长制”是创新 西咸海绵城市应推广
28365|时间:2017-08-16 12:15     编辑:张洋

 

  人物名片


  夏军,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水安全研究院院长、海绵城市研究中心主任。1976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81年获陆地水文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学位。2000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曾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9年当选为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主席。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成果应用到我国东部季风区黄河、长江、淮河以及西北地区和中小河流与城市防洪减灾、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水利工程的水管理,产生了显着的社会经济效益。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工作委员会第六届六次会议在西安召开。数十位领军国内各领域科研工作的科学泰斗,云集正处于火热大发展中的西安市。此次高端峰会中,院士们还就各自的主要研究方向,对西安市多个开发区和知名企业进行了参观、调研。其间,记者随访了水文学家、中科院院士夏军,倾听他对西安“水资源发展”的感受,以及对大西安发展的宝贵建议。


  院士关注


  西安大发展中“水问题”很关键


  作为国内乃至国际水文及水资源领域研究领军学者,夏军院士在访谈伊始就强调了水安全问题。


  “现在全球包括咱们国家面临的水问题主要是水安全。比如西安这座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中,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以及其他各产业的用水,随着经济的增长,用水量是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的。这种趋势下,我们能保障供水能力或者叫供水安全,就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夏军院士表示,从人均水资源四百多立方、年降水量大概五百多毫米的资源数据来看,西安尚属于缺水城市。


  其次,是水环境安全问题。“有限的水资源一旦遭到污染,会进一步减少可利用的水资源。从我国情况看,水质污染问题比水量的不安全更为严峻,在城市里的表现为水体黑臭。”


  第三则是防洪安全。“其实就是指水旱灾害。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等原因,水旱灾害发生的概率越来越频繁。”


  夏军院士认为,上述这些“水问题”,是当前每座城市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在面临的问题,只是不同的区域,问题的凸显程度不同。“对于西安市来讲,要加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继续规划和管理。通过一些制度设置,来解决城市发展、区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 水问题 ,我个人觉得,这是国际国内以及我所在学科重点关注的方向。”


  院士点赞


  西安“河长制”创新制度、落实责任


  “对于 河长制 ,我比较关注。”交流中,夏军院士着重谈及了今年在西安正式启动的河长制这一河湖水环境治理工作责任制度。“我认为,西安启动并积极推行的河长制,其实就是在水质治理方面的一种制度创新。全西安范围内的诸多河流、湖池,分别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担任河长,河流、湖池所在区县为责任主体,这是责任制的落实,真正做到了从行政上、体制上、源头上来把关。”


  在充分肯定河长制的同时,夏院士还建议应该积极利用更多现代科技手段,作为河长制这一良好制度的配合及支撑。“在河长制的体制下,应该有技术的支撑。根据水形等因素进行科学地规划管理,把行政管理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这样的制度会更加长效。”


  夏军院士对西咸新区 “海绵城市”的雨洪管理规划、设计也赞叹有加。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会因为路面硬化、路面挤占等因素,带来暴雨易内涝水文效应。而且城市建设的排水系统应该是分流的,但有时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就会将生活用水、雨水、污水等混在一起排放,由此带来的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非常严峻。“包括广州、深圳等等这样的大城市, 城市看海 现象都会时时上演。而西安的西咸新区在这一点上做得就很好。”


  夏军还对大西安发展过程中的“海绵城市”整体规划设计提出了愿景:“据我了解,西安市的面积大概约有1万平方公里。我建议,在大发展、大建设中,应学习西咸新区打造海绵城市的经验,朝这个方向努力,使得西安成为一个更加宜居的城市。”


  院士寄语


  西安独有文化底蕴无可替代


  在夏军院士眼中看来,大西安的新机遇、新动力主集中在哪些方面?


  夏军认为,独有的文化底蕴,为西安发展带来了无可替代的强有力支撑。“西安市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相对于沿海城市,在经济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但西安有自己独有的特色,它是古都,相当于皇城,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生活环境也因此有文化气息,这是西安的一大优势,别的城市无可替代。”他延伸指出,在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机遇的背景下,西安要打好区域特色这张牌,进一步处理好人水和谐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同时,夏军院士还十分看好西安在“军民融合”这一领域的发展潜力。“国防事业发展最主要的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和国防事业是不可分割的,西安既然有优势,就要更强调军工和科技的合作,把军工民用和科技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在探索军工需求的同时,探索科学技术。这几者之间要形成协同创新的联合体制。现在军工企业也可以为民用服务,我认为应该把军民融合作为西安发展的一张名片。”




来源:西安新闻网

我的评论  28365网友留言只代表28365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28365观点。
用户名   密码     
热点专题推荐            更多
同济大学发布会
中国水工业电子周刊隆重推出
同济大学水工业技术信息中心
2010污水深度处理国际峰会